德信体育,德信体育官网,德信体育APP下载,德信体育网址2025年9月30日,深交所官网显示,深圳艾为电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艾为电气”)的IPO审核状态变更为“中止”,原因是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这本是IPO审核中的常规操作,但对于艾为电气而言,这次中止为其本就充满争议的上市之路再添变数。
艾为电气的IPO进程堪称“闪电速度”。2025年6月20日,公司创业板IPO申请获受理;7月4日进入问询阶段;9月16日,公司完成了首轮问询回复。
艾为电气在长达296页的回复说明中,试图回应监管对其股权代持、客户集中、研发投入等17项问题的质疑。然而,该公司此前被财政部点名财务造假、审计机构出具虚假报告的“黑历史”,却在其招股书中只字未提,引发市场对其信披透明度与财务真实性的强烈质疑。
此次IPO,艾为电气拟募资约9.3亿元,其中5.45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高压控制部件智能制造基地项目”,2.65亿元用于“数字控制与电力电子技术研发中心项目”、5034.56万元用于“信息化系统建设项目”,7000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2025年1月,财政部一纸行政处罚决定书(财监法〔2025〕8号)揭露了艾为电气2022年财报的严重失线%,实际金额与招股书披露相差近百万元;
处罚决定书称,巨源立德所在艾为电气2022年财务报表审计中,未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中部分数据,与已获取的审计证据存在明显矛盾或重大不一致,编造事由出具虚假审计报告。
而深圳财政局2025年6月24日公告称,因财政部对深圳市巨源立德会计师事务所作出了吊销执业许可的行政处罚,该局于2025年6月24日注销了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许可,办理注销手续,请事务所按规定交回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许可证书。
需要注意的是,财政部作出上述行政处罚的日期为2025年1月23日。而艾为电气IPO申请获得受理的时间是2025年6月30日,其审计机构已由巨源立德变更为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但艾为电气在招股书和审核问询回复函中,对上述巨源立德事件只字未提。
资料显示,艾为电气聚焦于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高压控制器产品的研发、销售,直接客户为整车厂的电动压缩机及PTC一级供应商(Tier 1),产品最终应用于吉利、理想、奇瑞、广汽等新能源车企。
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艾为电气营业收入分别为2.15亿元、3.41亿元、4.4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737万元、8642万元、1.06亿元,综合毛利率分别为41.40%、42.55%和41.71%。
根据灼识咨询的数据,2024年在国内市场中,艾为电气热管理高压控制器产品市场份额在第三方控制器供应商中排名第一。其中,电动压缩机控制器产品以约13.35%的市场份额在第三方控制器供应商中排名第一;PTC控制器产品以约5.23%的市场份额在第三方控制器供应商中排名第二。
    
然而,伴随业绩增长的是存货与应收账款的大幅攀升。报告期各期末,艾为电气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分别为0.83亿元、1.40亿元、2.22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8.47%、40.96%和50.33%。公司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及应收款项融资账面价值合计分别为1.27亿元、2.14亿元和2.69亿元,占当期末资产总额的比例分别为58.23%、58.55%和32.98%。其中,账龄在一年以内的占比为99.99%、100.00%和98.65%。各期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分别为5%、5%、5.6%。
报告期内,艾为电气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4.24次/年、3.06 次/年和2.44次/年,可比公司平均分别为3.74次/年、3.45 次/年、2.95 次/年。
存货账面价值也从6196万元增至1.03亿元。尽管公司称其业务具有季节性特征,但资产结构中的流动性风险仍不容忽视。
本次IPO,艾为电气计划募集资金约9.3亿元,投向四大项目:“新能源汽车高压控制部件智能制造基地项目”“数字控制与电力电子技术研发中心项目”“信息化系统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其中,“新能源汽车高压控制部件智能制造基地项目”中,艾为电气在问询回复一方面声称,公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研发设计环节,生产环节不涉及复杂高难度工艺,仅需配备标准化设备即可顺利开展自主生产。
另外一方面则称,“新能源汽车高压控制部件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将由外协生产模式转向自建生产线,而这归因于质量管控和交付灵活性的需求。这意味着,将巨额资金投入到一个并非核心竞争力所在的标准化制造环节。
此外,艾为电气称,“虽以外协加工为主,仅负责少部分组装加工”,如今却要管理一个年产近600万套的智能制造基地。其所依赖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计划中”的外部人才引进,能否弥补实际生产管理经验的巨大空白,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募投项目达产后,艾为电气将新增热管理高压控制器年产能590万套,而2024年,报告期内,艾为电气热管理高压控制器销量仅为211.00 万套。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产销率已从2023年的93.81%下降至2024年的88.09%,销售单价也从2022年的255.48元/套降为2024年的208.74元/套。
另外,招股书显示,在2024年,艾为电气货币资金高达4.12亿元,并没有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也只有287.21万元。
    
艾为电气还在持续分红。招股书显示,艾为电气2022年分红3800万元;2023年分红990万元。就在IPO受理前两天的6月18日,艾为电气召开2024年股东会共计派发现金红利1098万元。艾为电气连续三年合计现金分红达到5888万元。如今,却要7000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天眼查显示,艾为电气成立于2017年,但直至2023年3月前的超过五年时间内,未申请任何一项发明专利。对此,艾为电气的解释是,“主要重心集中在产品研发及业务扩展上,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未投入较大精力”。
艾为电气声称2023年后申请的专利是“对前期积累的核心技术成果通过申请专利的形式加以保护”。艾为电气还列举了多个2018年至2022年期间的研发项目,但与之相关的专利却集中出现在2023年之后。例如,基于“第三代技术平台”的研发在2022年已完成,但其相关的多项核心专利却在2023年才首次申请。
这种 “先研发、后集中补票” 的模式,本质上是对既有技术成果的“事后追认”,而非技术研发过程中自然形成的知识产权沉淀。
需要重点注意的是,艾为电气研发人员从2022年的30人猛增至2024年的138人,研发费用三年增长308%。而核心技术人员只有4名,而且艾为电气称,公司核心技术人员未发生重大变化。
    
而此次募集资金的一部分用途就是“数字控制与电力电子技术研发中心项目”。研发中心项目将研发人员从138人扩张至200人,场地面积增加近三倍,但人均办公面积仅从9.35平米提升至12平米。
这种“重空间、轻坪效”的投入结构,是真正的研发实力提升,还是规模的盲目膨胀?
    
而在研发课题中,还涉及到低空飞行动力系统。艾为电气称,“报告期内公司已实现低空飞行器涵道电机控制器的研发销售,具备相关技术储备,该项目有助于拓宽技术应用场景与下游市场。”